[增持评级]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国产化推进 民族品牌龙头迎来黄金时代

 机器人资讯     |      2018-04-26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人工替代推进,成本降低,民族品牌迎黄金时代!
  2015 年前,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一轮黄金时代,但之前受益的,主要是以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为代表的机器人行业全球四大家族等外资品牌。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推进,成本降低(投资回收期缩短)、人工替代、进口替代的加速,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民族品牌龙头正在迎来黄金时代!
  行业驱动因素:人工替代、成本降低投资回收期缩短、进口替代
  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工业机器人投资回收周期不断缩短,目前仅2 年左右。2016 年中国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68 台,在全球排名第23 位,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随着工业机器人投资回收期不断缩短,以及超越人力的负载、效率、可靠性、精度等全方位提升,工业机器人将持续替代人力,未来5 年持续高速增长。
  工业机器人:中国已成全球最大市场,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带来新需求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3 万台,同比大增81%。根据GGII 数据,预计2017 年中国机器人销量达13.6 万台,同比增长56%;对应本体及集成市场约855 亿元,同比增长37%。我们预计未来3 年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左右,到2020 年有望达1511 亿元。
  自2016 年起,由于移动应用、物联网、AI、5G 等技术革新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持续向上。由于国家战略聚焦、产业资本支持,使得半导体产业向大陆转移,带来较大的洁净机器人等需求。半导体、消费电子等领域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在逐步扩大。
  全球市场仍为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化不断突围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被视为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我国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严重,这也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国内机器人厂商逐步崛起,正在迅速放量;在部分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市场推广,不断实现国产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