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媒体对工业机器人和制造自动化的大肆宣扬,让人们对机器人产生了狂热的推崇。然而,将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纯电动汽车已经很酷了,但生产特斯拉的工厂比它还更酷。据媒体曝光,特斯拉的这个号称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里,从冲压生产线、车身中心、烤漆中心到组装中心,这四大制造环节中一共有超过150台机器人参与工作,而且没有一个工人参与其中。
许多人在看过被媒体曝光的特斯拉工厂视频之后,都兴致勃勃地想将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对工业生产全自动化的前景也仿佛信心大增,甚至深忧工厂里的工人们是否就此大批失业......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时,半导体工业就开始建立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制造生产。然而,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程度远不及现在这么广泛。近两年来,媒体对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的大肆宣扬让人们对其有了新的热忱,仿佛机器人是万能灵药,用于任何工业制造都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尤其是在全球人力成本日渐增加的时候,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生产制造工作,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在媒体的普遍描述中,使用机器人进行工业生产既能降低人力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促进国家的工业发展。
然而,将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其成本消耗之大,却是鲜有人过问。
在一般人看来,将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似乎只需要一个步骤就可以完成 - 购买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就拿工业生产最为常用的机械手臂作为例子,来看看要想将其真正投入到工业生产使用,需要耗费多少成本。
首先,你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手臂。从市面上的产品来看,比较火的产品有ABB、东芝、库卡、发那科以及爱普生等,而这些品牌的机械手臂价位一般在3~6万美元。花了这么多钱买来的机械手臂,既没有躯干、没有手指,也没有眼睛,更不用说拥有可以思考的“大脑”了。
如果你以为购买好需要的机械手臂就算完成了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步骤有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
买来的机械手臂一般都需要在专用基座上完成组装,而这个基座并不是配套产品,你需要再掏上千美元才行。
其次,组装完成以后,你需要花几千美元买一个专门存放机械手臂的、配有安全装置(例如紧急暂停按钮和安全传感器)的笼子。除非你买的新型合作型机器人(例如Yumi),当然这样的机器人价格更为昂贵。
当机械手臂的安装和安置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仍然不能立马用于工业生产。因为除非是新型昂贵的设备,市面上大部分的机械手臂是没有能力自主进行任务操作、工具零件替换工作、重力感知以及亲自运送需要生产的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