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

 机器人资讯     |      2020-03-27
  2025年将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浙江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0-2025年)》确立了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前沿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领先,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性能品质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机器人集成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全国标杆,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成为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宁波余姚、杭州萧山两大高端制造基地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提升中国机器人峰会品牌影响力,新增8~10家上市企业,培育2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全省智能机器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
  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智能机器人前沿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取得重大进展,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RV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掌握智能机器人核心发明专利50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20项以上,建成1~2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
  集成应用全国领先。智能消费服务、公共服务机器人领域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式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取得成效,军用、消防、反恐防暴等特种服务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加速推进,建成3~5个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工业机器人累计保有量突破25万台。
  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前沿理论研究。强化重大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组织实施重大基础研究专项,重点在智能仿生足式机器人、微纳操作机器人、脑机融合与类脑智能、自然人机交互、智能芯片与系统等领域开展前瞻研究,争取形成战略性科技成果。推进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增强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争取形成一批智能机器人融合创新成果。支持地方通过设立海外基金等方式,加快布局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研究机构。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聚焦标志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开展国际对标和安全性评估,制定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清单,重点聚焦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平台、云平台、智能传感器、测试与可靠性验证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落实国家“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大工程,激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建立协同创新重点项目清单制度,重点支持一批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力争在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标志性拳头产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组织产用联合体,参与控制器、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一条龙”应用计划。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资源,打造对接平台,组织对接活动,引导机器人本体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用企业、金融保险机构等,开展“产用金”协同创新。力争到2025年,省与地方联动,实施10项左右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
  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推进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部署建设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优先支持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力争到2025年,全省机器人产业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建成1~2个省级机器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中国(浙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创建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浙江部署分中心。
  重点培育壮大骨干标杆企业
  培植骨干标杆企业。将机器人产业列入“雄鹰行动”重点领域,遴选一批机器人产业优势骨干企业,纳入“凤凰行动”股改清单和上市后备资源库,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重点培育,形成一批机器人行业标杆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机器人产业链并购和战略合作,重点实施一批境外并购项目,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实施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企业对标行动,支持企业开展国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认证,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全球引资引智。实施机器人领域全球精准合作,重点依托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等重点平台,招引一批机器人国际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开展联合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集聚一批机器人领域院士、首席科学家等顶尖人才,实施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加强智能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领域重大项目谋划与推介,引导地方机器人产业项目招引。
  着力推进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开展分行业集成应用推广。采用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工作机制,开展以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为重点的分行业智能化改造试点,推广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式集成应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和“十百千万”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实施一批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工业机器人深度应用的省级标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开展重点行业(地区)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将机器人“工作站”诊断评估服务纳入工作重点。力争每年推广1~2个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行业智能化改造试点,实施100项左右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示范项目。
  培育机器人工程服务公司。以机器人小镇、特色园区为重点,搭建集工业机器人展示、交易、培训、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打造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服务公司集聚基地。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培育一批工业机器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分行业推广“整机+集成”业务。将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纳入省级智能化改造工程服务公司培育重点,力争到2025年,培育300家左右省级智能化改造工程服务公司。
  搭建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发挥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主平台作用,开展面向不同场景的应用创新,打造一批分行业分区域工业机器人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低成本、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创新,建设机器人大数据应用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工业机器人效能,探索远程诊断、预测性维护、系统集成服务等业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