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量化生产的阶段

 机器人资讯     |      2020-07-20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量化生产的阶段,大规模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带来生产技术的变革,并已被广泛应用到汽车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市场行情较为稳定。但是,服务机器人正处于市场拓展的初步阶段,拥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虽然在服务机器人生产商中,很多处于全球科技领先水平的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但发布的新产品时间较短,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不同类型的新产品正在逐步的问世,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进步,从产业化分散到集中,也会出现像工业机器人领域那样的“四大家族”企业。
  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增加,人们对生活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195元,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38.2%降到了2013年的35,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导致人们的消费结构和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以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得到迅速普及,有望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重要的载体。
  在全球的服务机器人生产体系中,家用机器人的生产最先实现量化。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销售额约59.7亿美元,2011-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CAGR约为11%,其中,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为63.1%;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为36.9%。但数据的领先并不能代表专业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更加繁荣,专业机器人自身的造价较高,应用的范围受到专业局限,而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更加贴近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且造价较低,市场前景更加广阔。近几年来,家庭服务机器人的销售量正在逐年提高,2017年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美元,需求总量将达到3160万台/套,成为当今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并将最终超过专业机器人,成为机器人消费市场的支柱产业。
  现阶段,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多,服务业人力成本逐年上涨,人们对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收入增加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政策的推行,人工智得到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更高层次服务机器人的需求,这也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导致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生产经营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统计,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03年的12671元上升至2014年的51369元,增幅达305.41%,教育从业人员工资由2003年的14189元上升至2014年的56580元,增幅达到298.73%。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人力资源成本成倍增加,中国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模式已经丧失优势。其实,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十年以前,就开始了机器人代替人工的产业进程,数以万计的机器人活跃在全球各地的生产线上,极大的带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这也是服务型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型机器人产业兴起的较晚,到2005年才初具规模,离国际尖端机器人科技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国本土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更容易结合本地文化和环境进行市场定位,从而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从服务机器人发展的进程来看,各个国家的服务型机器人行业都处于新兴阶段,成立的时间较短,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