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川机器人在钢结构焊接中应用广泛,其焊接质量直接影响钢结构的承载性能,而保护气体的合理供给是保障质量的关键。钢结构焊接多采用厚板焊接、多层多道焊等工艺,保护气体消耗量大,浪费问题却常被忽视。传统供给模式下,安川机器人采用固定流量输出,焊接厚板与薄板、首层焊与填充焊沿用相同流量。厚板焊接时若流量不足,易导致焊缝根部氧化;薄板焊接时流量过高,多余气体扩散流失。钢结构焊接工期长、接头类型复杂,起弧和熄弧次数频繁,预送气和滞后停气时间按固定值设定,部分场景下预送气达3秒以上,滞后停气超过4秒,远超实际需求。管路系统因长期暴露在车间粉尘环境中,接头密封件老化、软管磨损等问题更易出现,隐性泄漏进一步增加气体消耗,这些因素让钢结构焊接的气体利用率始终偏低。要实现有效节气,需结合安川机器人钢结构焊接的工艺特点,搭配专业节气设备精准落地。
安川机器人钢结构焊接的节气核心,是让保护气体供给适配工艺需求,摒弃“一刀切”的固定模式。钢结构焊接的工况差异显著,厚板焊接时电流大、熔池深,需要更大范围的气体覆盖才能隔绝空气,避免根部氧化;薄板焊接时电流小、熔池浅,流量可适当降低。多层多道焊中,首层焊接需较高流量确保根部保护,填充层和盖面层可根据熔池规模下调流量。焊接位置不同,气体需求也不同,平焊时熔池稳定,流量可稍低;立焊和横焊时熔池受重力影响易变形,需提升流量确保保护充分。这种适配并非简单的参数调整,还需结合焊接速度动态优化,速度加快时,焊枪移动轨迹变长,需适当提高流量确保保护连续;速度放缓时,流量可同步降低。仅靠安川机器人自身的程序优化难以实现这种精细化适配,WGFACS节气装置的介入能通过实时数据交互,让供给更精准。

WGFACS节气装置与安川机器人的适配,是实现钢结构焊接精准节气的关键,核心在于建立工艺参数与气体流量的实时联动。设备安装时,通过专用通讯模块接入安川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无需修改机器人核心焊接程序,即可实时捕获起弧信号、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枪位置及焊接层数等参数。WGFACS节气装置内置的钢结构焊接专用算法,能快速处理这些数据,判断当前焊接工况。厚板焊接时,检测到电流超过300安培,算法会自动将流量提升至对应范围;薄板焊接时电流低于150安培,流量同步下调。当机器人进入空程阶段,电流降至零,装置立即将流量降至维持管路压力的最低值,避免无效消耗;再次起弧前0.3秒,流量快速恢复至设定值,确保保护不中断。安装完成后,需通过试焊校准不同钢结构材质的流量基准,碳钢与不锈钢焊接设定不同基准范围,为精准节气提供依据。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设备自动完成,实现了气体供给与焊接状态的动态匹配。
在实际钢结构焊接中,WGFACS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厚板焊接常采用多层多道工艺,每道焊缝结束后需清理熔渣再进行下一道焊接,期间焊枪处于非工作状态。传统模式下,此阶段气体持续排放,而加装节气装置后,流量自动降低,显著减少空载消耗。对于长直焊缝,机器人运行周期长,节气装置在焊缝起始与结束阶段的调节作用尤为明显,避免了引弧前和收弧后的过度供气。对于连续长焊缝作业,因为节气率高,总耗气量大,节省量非常可观。用户可通过累计流量计对比加装前后数据,直观评估节能成果。对于高负荷生产线,年度节省费用可观,投资回收周期普遍在半年至一年之间。随着对生产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精细化用气管理已成为焊接工艺优化的重要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