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运行时的异常振动需警惕。正常运行的机械臂动作平稳,若出现无规律的抖动或振动,可能是关节轴承磨损导致。用手触摸振动部位,感受是否有明显的间隙感,转动关节时若有“卡顿”感,需拆开检查轴承滚珠是否磨损。预防性保养中,每周需检查关节轴承的润滑状态,按规定加注专用润滑脂,加注量以新鲜油脂从缝隙溢出为宜。大概每运行1500小时,对轴承进行全面检查,磨损超标时及时更换,避免振动加剧引发连锁损坏。其实轻微振动很容易被忽视,但持续发展会导致连接件松动,日常巡检时需格外留意。
电机发出异常声响可能是故障信号。电机正常运行时声音均匀,若出现“嗡嗡”声变大或夹杂“嘶嘶”声,可能是绕组绝缘老化或轴承缺油。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机外壳温度,超过60℃说明存在异常,需停机检查。每月清理电机散热片上的灰尘,确保散热良好;每季度测量电机绕组绝缘电阻,阻值低于规定值时进行干燥处理。电机轴承每2000小时加注一次润滑脂,加注时缓慢推进注油枪,避免油脂过多溢出。有时候电机声响异常是因电压波动,稳定供电后观察是否恢复,若仍有异响则需进一步检修。
控制柜显示的报警代码不可轻视。控制柜屏幕上频繁出现的警告代码,即使能自动消除,也可能是潜在故障的前兆。例如电源电压波动警告,可能是电源模块老化的信号;伺服系统过载警告,需检查负载是否超出额定值。预防性安川机器人保养中,每周记录出现的报警代码,分析代码出现的规律,针对性检查相关部件。每半年对控制柜内的接线端子进行紧固,用细砂纸打磨氧化的触点,涂抹导电膏增强导电性。控制器风扇每月清理一次,确保通风顺畅,避免因过热触发保护机制。或许偶尔的报警是因瞬时干扰,但频繁出现必须排查根源,不能简单复位了事。

末端执行器的精度偏差需及时调整。抓取工件时出现轻微偏移或掉落,可能是夹爪磨损或传感器校准失准。检查夹爪的磨损程度,齿部变形时更换夹爪,同时清洁传感器感应面,去除油污和粉尘。每天检查末端执行器的紧固螺丝,确保无松动;每周校准传感器的感应距离,用标准件调整至最佳状态。夹爪的驱动气缸每季度更换一次密封圈,防止漏气导致抓取力不足。有时候精度偏差是因连接法兰松动,重新紧固后往往能恢复,无需复杂调整。
线缆外皮的细微破损要尽早处理。机械臂运动时,线缆与机体摩擦可能造成外皮破损,若露出内部线芯,容易引发短路故障。巡检时需沿着线缆走向检查,重点关注弯曲频繁的部位,发现破损用专用绝缘胶带缠绕,缠绕范围需覆盖破损处两端各5厘米。预防性保养中,每季度更换线缆的固定卡扣,避免卡扣老化导致线缆晃动加剧;在摩擦严重的部位加装耐磨护套,减少外皮磨损。线缆接头每月检查一次,确保插头插紧,防水密封圈完好,避免水汽渗入。或许小面积破损暂时不影响使用,但长期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更稳妥。
气动系统的压力波动需重视。气动元件正常工作时压力稳定,若压力表指针频繁跳动,可能是过滤器堵塞或电磁阀漏气。拆开过滤器检查滤芯,堵塞时更换新滤芯,同时排出储气罐内的冷凝水。每周对气动系统进行放水操作,每两个月更换一次过滤器滤芯;电磁阀每季度通电测试,听动作声音是否清脆,有延迟时拆解清洁阀芯。气管接头用肥皂水检查密封性,冒泡处重新紧固或更换密封圈。大概每半年对气动系统进行一次压力测试,确保在额定压力下运行稳定,压力损失不超过5%。
传感器信号的不稳定需排查原因。视觉传感器或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时有时无,可能是线路接触不良或屏蔽层接地不良。检查传感器线缆的接头是否松动,屏蔽层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阻值过大时重新连接地线。,每月用专用清洁剂擦拭传感器镜头,避免灰尘影响信号采集;每季度检查线缆的固定情况,避免因机械臂运动拉扯导致接线松动。传感器的安装支架每半年紧固一次,防止因振动导致位置偏移。有时候信号不稳定是因周边设备的电磁干扰,调整传感器安装位置可减少干扰影响。
安川机器人保养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通过细致的巡检捕捉故障前兆,针对性开展维护工作。做好安川机器人保养,让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才能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