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亚洲成为最重要的市场,工业机器人继续保持产销国高度集中态势,各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产品日益模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技术发展呈现人机协作、自主化、信息化、网络化四大趋势。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KUKA机器人维修,产业集聚初步形成,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创新创业热潮推动产业蓬勃发展,新企业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企业成本压力大、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本文大致梳理全球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近况,对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重点应用、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及相应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归纳总结。在提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行业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规模
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需求大幅增加。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9万台,比2013年增长29%,其中亚洲销量约占三分之二,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五大市场的销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75%左右。2005-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速约为14%。其中2005-2008年,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约11.5万台;而2010-2014年,年均销量达到17.1万台左右,较2005-2008年增长约48%。近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见下图所示。
1998-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
2014年全球专用服务机器人销量为2.4万台,较2013年同比增长11.5%;销售额达到37.7亿美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3%。2014年,全球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销量约为470万台,较2013年同比增长28%;销售额达到22亿美元。
(二)区域分布
1、日本:自2013年以来,日本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二大市场,近年来保持增长态势。据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统计,2014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和安装总量为12.7万台,同比增长30.5%;工业机器人产值达到49.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4.2%。2014年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为2.9万台,同比增长17%,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销量。2005-2009年,日本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市场规模为4.4万台,2009年下降到只有1.28万台。2010-2014年间,市场规模增长了8%。
2012-2014年日本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情况
2014年,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按应用领域划分如下:喷漆机器人4.2万台,占总量的33%;原材料运输机器人2.6万台,占总量的20.2%;装配机器人2.1万台,占总量的16.5%;清洁机器人0.7万台,占总量的5.7%。按工业分支划分的产量如下:应用于汽车及自动化零部件工业的比例为35.1%;应用于电子机械制造工业的比例为27.3%;应用于塑料制品工业的比例为9.7%。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及自动化零件工业和电子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比例高达62.4%,这两个产业为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提供了强劲动力。
2、美国:美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三大市场,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2.6万台,同比增长11%,主要归因于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美国启动制造业回归等。由于机器人本体利润较低,美国做机器人本体的企业很少,很多美国企业更加关注技术方面的突破,机器人更多地应用到军事、宇宙、海洋、核工程等方面。
2012-201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情况
从2010年开始,为了满足国内工厂现代化的需求,美国加速了机器人的安装工作。2010-2013年,美国机器人年销售额的复合年增长率平均值为18%。2013年美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为21万台,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52台/万人。在部分自动化工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密度可以达到每1111台/万人。
3、韩国: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四大市场,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2.47万台,同比增加16%,为历史第二高值,比2011年的2.55万台略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继续增加了机器人的使用量,而其他行业几乎都减少了机器人购买量。2010-2014年,韩国机器人产业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
2012-2014年韩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情况
目前,韩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已占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主要供应焊接、搬运、密封、码垛、冲压、打磨、上下料等领域的机器人,大量应用于汽车、电子、通信产业,大大提高了韩国工业机器人的自给率。但整体而言,韩国技术仍与日本、欧洲等领先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4、德国:德国是世界第五大机器人市场,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2万台,同比增加10%,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纪录。2010-2014年间年均增速约为9%,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汽车工业,其中汽车供应商增加了机器人的安装量,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则减少了机器人的安装量。自2009年以来其他工业领域的需求低迷,2013年机器人的安装量继续减少。尽管德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经比较高,2008-2013年工业机器人供应量仍保持了约4%的年复合增长率。
2012-2014年德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情况
1、工业机器人产销国高度集中
日本、韩国和德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产销国,其保有量和年度新增量都位居全球前列。2014年,日本、韩国、德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2.9万台、2.1万台、2万台,三国市场之和占全球的30.9%,相比2013年的36.3%有所下降。日本机器人制造商国际竞争力强,在全球机器人制造商四大家族中独占两席。2013年日本、韩国、德国机器人保有量分别为30.4万台、15.6万台、16.8万台。韩国、日本的机器人密度在全球居前两位,2013年,韩国每万名工人工业机器人拥有量为437台,日本为323台。相比之下,我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销售国而不是生产国,2013年我国机器人的新增量和保有量分别为3.7万台和13.3万台。
2、亚洲成为最重要市场
据IFR统计,亚洲(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目前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约13.9万台,同比增长41%。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分别在全球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四,三个国家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47%。自2013年以来,在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中排名第六。2010-2014年,机器人新装机量大幅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0%。201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增加27%,达到约6900台,但远低于排名第五位德国的2万台。泰国也是亚洲一个不断增长的机器人市场,其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排名世界第8位,2014年约为3700台,占全球销量不到2%。
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分布情况
3、各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